1月8日,四川省應急管理廳通報2023年-2024年冬春救助資金發(fā)放情況,內江市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完成救助資金發(fā)放工作。截至1月2日,內江市完成發(fā)放救助資金2385.45萬元,涉及74327戶168622人。同時完成救助物資發(fā)放工作,發(fā)放棉被、棉大衣等救助物資14770件,涉及12912戶。
據(jù)了解,2023年,內江市遭受了干旱、洪澇和風雹災害襲擊,導致全市各縣(市、區(qū))不同程度受災,給受災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。為保障受災困難群眾溫暖過冬、安心過節(jié),中央和省級下?lián)軆冉?023年-2024年冬春生活救助資金2365萬元,救助物資(棉被、棉大衣)9450件;內江市各縣(市、區(qū))財政匹配救助資金共20.45萬元,市級配套救助物資(棉鞋、棉衣褲)4050件,縣級配套救助物資(棉衣褲、防寒服)1270件。
冬春救助工作迫在眉睫,如何確保受災群眾應救盡救?內江市各級應急部門主動作為,通過精心安排、重點救助、嚴格程序等舉措,高效完成了冬春救助款物發(fā)放工作。
按照《自然災害救助條例》《內江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》和相關工作規(guī)程,內江市、縣應急管理部門提前安排部署,健全相關政策制度,細化救助措施,明確工作要求,層層分解任務、壓實責任,形成一級抓一級、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,確保冬春救助工作順利實施。
內江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2023年9月,啟動以受災的低保對象、分散供養(yǎng)特困人員、低保邊緣家庭、支出型困難家庭、防止返貧檢測對象、散居孤兒、留守老人、留守兒童、殘疾人等為重點的特殊困難群體冬春生活情況摸底調查工作。全市各級應急部門按照“分類救助、重點救助、精準救助”原則,認真組織鎮(zhèn)(街道)、村(社區(qū))干部走訪入戶,全面摸清摸實各類救助對象基本情況、自救能力及安全溫暖過冬存在的困難和問題,分類建立臺賬。
內江市通過“戶報、村評、鄉(xiāng)審、縣定”的程序實施,全過程公開公示,確定救助對象的同時確保情況屬實;收到上級資金后,各縣(市、區(qū))應急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結合救助對象分類情況,制定分配方案,快速將救助資金發(fā)放到各鎮(zhèn)(街道)??钗锇l(fā)放中,各級通過民主評議、登記造冊、張榜公布、打卡到戶,主動接受社會監(jiān)督,杜絕擠占、挪用救災款物現(xiàn)象,確保了救災款物規(guī)范發(fā)放和運行安全。
“省上要求30天內完成,我市僅用了10天時間。”該負責人介紹,為高效落實冬春救助款物發(fā)放工作,市應急管理局建立日通報制度,各縣(市、區(qū))每日上報冬春救助資金發(fā)放情況,實時跟蹤掌握冬春救助工作開展進度;救助資金通過“一卡通”審批、發(fā)放系統(tǒng)發(fā)放,比省上要求的提前了20天完成任務,有效保障了受災困難群眾安全、溫暖過冬。
內江下一步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將聯(lián)合開展入戶抽查檢查,重點檢查資金發(fā)放程序是否規(guī)范,是否存在截留挪用、發(fā)放遲緩或沉淀不用等情況,確保黨和政府的關心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上。(記者 蔣小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