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入大學,是青春嶄新的起點,是夢想起航的港灣。置身于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更廣泛的社會活動中,知法守法、心懷敬畏是每個人應當堅守的底線,更是年輕人自我保護的不二法寶。值此時節(jié),九龍縣人民檢察院為各位準大學生準備了一份防騙秘籍,分享發(fā)生在大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,以案釋法,敲響警鐘,送給即將啟航的莘莘學子,以法治之力守護青春夢想。
案例一覽
冒充好友詐騙類
廣大學生在使用聊天工具時,不宜在社交工具上暴露過多個人職業(yè)、住址、姓名等具體信息,若遇到謊稱好友、親屬出事制造恐慌心理,要求轉(zhuǎn)賬匯款的情形時,切不可驚慌失措,要冷靜應對,打電話核實清楚,切不可隨意匯款。
網(wǎng)絡刷單詐騙
兼職刷單詐騙中,詐騙分子冒充客服人員向被詐騙的對象發(fā)送鏈接,聲稱點擊了其中的鏈接,購買商品成功后,貨款會退還,還有返利提成,甚至會讓被詐騙對象填寫一份入職資料,讓其以為自己是被正當公司聘用賺錢。完成第一單購買任務后,被詐騙對象會收到客服之前約定的刷單返利,并以此為誘餌,吸引被詐騙人購買更加大額的商品。當交易達到一定數(shù)量后,“客服人員”就會切斷與被詐騙人的聯(lián)系,就此消失。因工作輕松、有收益,刷單行為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參與,此類詐騙案件高發(fā)。
“真假新生班級群”詐騙
每逢新生開學季,各大網(wǎng)絡平臺如微博、微信、QQ上,會有大量真假難辨的“新生群”“資料群”“大一新生墻”,詐騙分子或假裝校方發(fā)布收費信息,或是到各個學校學生群中發(fā)布誘導用戶添加好友的引流話術(shù),如專升本、大學英語四六級、計算機二級等相關(guān)的付費內(nèi)容,誘使同學們掃碼付款或向指定賬戶轉(zhuǎn)賬。
“校園貸”騙局
近年來,網(wǎng)絡借貸平臺的詐騙陷阱仍然花樣頻出,“培訓貸”“創(chuàng)業(yè)貸”“助學貸”等各類信息一直引誘著大學生群體,詐騙分子以“無抵押、利息低、下款快”為誘餌,但事實上大多是采取虛假宣傳、降低貸款門檻、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,誘導大學生辦理各類網(wǎng)貸,一旦掉入陷阱便苦不堪言、越陷越深。
“助學金類”詐騙
詐騙分子冒充老師或資助機構(gòu)工作人員,以發(fā)放助學金和申請助學貸款等名義,謊稱要先交報名費或手續(xù)費,要求學生向指定賬號轉(zhuǎn)賬,或者索要銀行卡賬號、密碼等信息,進而實施詐騙。
防詐秘籍:
凡是以申領助學金等為由,要求同學們進行“轉(zhuǎn)賬”或者去銀行自動取款機上進行“匯款”操作的都要時刻提高警惕,第一時間向?qū)W校或當?shù)亟逃块T求證,謹防被騙。
任何要求墊資“做任務掙錢”“點贊返傭金”的兼職,都是詐騙!如果同學們想利用課余時間尋找兼職,應選擇正規(guī)渠道進行信息搜索,應聘時也一定要查看對方資質(zhì),絕對不能輕信線上刷單、客服、配音、娛樂主播等月入上千的兼職廣告,更不要相信“以一返十”等返利騙局。
絕不盲目加入各種非學校官方組建的“新生群”,不輕信來源不明的信息、鏈接、郵件等。同學們也可以關(guān)注學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或網(wǎng)站,及時獲取學校的動態(tài)及重要通知。請務必牢記,除官方規(guī)定的繳費渠道外,學校不會以任何形式私下收取費用。如遇其他收費情況,要保持高度警惕,不要輕信任何機構(gòu)和個人,謹防詐騙。
同學們應樹立科學、理性、正確的消費觀,合理安排生活花銷,理性認知自我消費能力,切勿盲目攀比,拒絕超前消費、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的錯誤觀念。如確有大金額消費需要,應先與家人溝通,取得支持。
學費的繳納和退款都是通過官方指定渠道進行的,同學和家長們要注意:不要輕易點擊來源不明的鏈接,也不要隨便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。
正確處理人際關(guān)系對于初相識者,要謹慎交往,在不了解對方時,不要輕易暴露自身的底細。不要與不正當?shù)娜私煌?,時刻保持清醒頭腦,理智處事,交往中發(fā)現(xiàn)對方疑點或已受騙時,應及時向老師或?qū)W校報告。
檢察官寄語:
天初暖,日初長,正是學習好時光。 希望同學們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,在法治陽光的呵護下,奮發(fā)向上、健康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