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強工作機制建設,凝心聚力共鑄“文化之魂”
建立“街道黨工委—社區(qū)黨委—網格黨支部—樓棟黨小組”四級聯(lián)動機制,將文化服務嵌入社區(qū)治理網格,由社區(qū)黨員擔任文化聯(lián)絡員,通過“黨建+文化微網格”,采取召開壩壩會、問卷調查、民意測評等方式,推動形成需求調研—計劃制定—方案實施—意見反饋閉環(huán)機制,精準滿足居民群眾的文化需求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、社區(qū)文化室、道德講堂、公開欄等現有資源,建強文化陣地;與駐區(qū)幫扶單位及內江市心理學會、樂益社工等社會組織積極互動合作,采取主動協(xié)調、聯(lián)動聯(lián)辦等形式,實現專業(yè)化、社會化、多樣化的文化資源供給,有效探索文化建設賦能基層治理的實踐路徑,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社區(qū)共同精神紐帶。
充分利用轄區(qū)閑置空間,打造紅色閱覽室、紅色議事角、紅色驛站等功能區(qū)12個,積極開展黨建知識競賽、理論宣講,推動黨的二十大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社區(qū)、進樓院;組織成立文化文藝、科學普及、理論宣講等黨員志愿服務隊9支,培育成立書法繪畫、文藝演出、棋牌娛樂等居民文化隊伍13支,增設體育健身設施191個,實行圖書閱覽室、棋牌娛樂室等功能室免費開放,為群眾提供資料查閱、文化娛樂等平臺,切實增強居民的文化認同感;推行“文化積分制”,設立“愛心儲蓄銀行”,鼓勵居民參與創(chuàng)文鞏衛(wèi)、文體服務等活動累計積分兌換實物獎勵,全方位建強文化之力,構建積極向上、共建共享的文化建設新格局,有效提高基層治理文化服務效能。
注重多元活動開展,貼近需求共建“文化之家”
堅持“活動有主題,每場有亮點”工作原則,依托重要節(jié)假日,開展“情系端午 與你同行”“月滿中秋睦 情濃鄰里和”“咨詢面對面 法律惠民心”“愛心義剪 情暖重陽”等文藝表演、文化傳承、志愿服務活動60余場,一年來,服務居民8000人次;深化“服務+物質+心理”關愛保護行動,開設“愛心蜀托”公益寒、暑假托管班,開展作業(yè)輔導、愛國教育、手工制作、藝術鑒賞等趣味活動,有效豐富轄區(qū)少年兒童的假期生活,切實緩解居民假期孩子“看護難”問題;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,開展紅色文化宣講、共創(chuàng)“書香”全民閱讀、家風家訓傳承等活動22場,全面營造文明和諧、溫馨幸福的文化氛圍,讓社區(qū)真正成為有溫度、有情懷的文化家園。